网站首页    师生园地    学习天地    让孩子在“听书”中健康成长

让孩子在“听书”中健康成长

这几天,少年儿童电子音像出版社的郑晓路忙得不亦乐乎。

  2005中国国际音像电子博览会于3月25日开幕,有来自国内外音像电子出版机构的近4万种新品亮相。其中,少儿类音像制品占有不小比重,以至于主办者特地强调,希望能有更多青少年观众进场。

  以往,这样的音像电子国际版权交易会多在北京举办,这是第一次移师上海。郑晓路期待着新制作的儿童故事版《上下五千年》、《故事新兵训练营》等系列CD、VCD光盘作品能让更多孩子听到看到,同时也给中国孩子多引进些国外的优秀电子音像作品。

  尽管被盗版等问题困扰着,不少业内人士仍看好音像电子出版市场的未来。在他们看来,在多媒体时代长大的孩子,一方面图书阅读能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在形成一种新的信息接收和教育、娱乐方式。音像电子产品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聆听中成长

  “听书”,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一方总结出来的新现象。

  王一方认为,音像制品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形象、直观、生动,立体感、现场感强,比平面媒体更具吸引力。对于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学龄前儿童,音像制品可以满足他们看和听的需要。

  由于担心损伤视力和挤占过多时间,不少家长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但对于“聆听”,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家长都十分积极。从让孩子边玩耍边听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或在汽车空间里用好音乐好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到利用孩子做作业时听音乐的习惯,提供好音乐引导他们提高修养品位,林林总总以“聆听”来培育、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王一方一言以蔽之曰:“听书”。

  20年前就建起音像编辑室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利用自己老牌大社丰厚的书刊资源家底,出版过许多有知名度的音像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世界名著金库》系列等,都是如此。

  王一方眼里的“听书”,远不止于这样随书附赠音像制品,“应该有完全独立的以‘聆听’为本的产品,用来适应新媒体时代孩子们感知世界、认识社会的新环境、新方式。”他说。

  目前的少儿类音像制品中,面向0—6岁婴幼儿的产品是重头,从儿童故事到童谣儿歌,从启蒙音乐到种种动画娱乐产品。对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除了教育课件等教学补充用品外,多是以引进为主的娱乐性产品。王一方说:“要让我们的孩子亲近那些最精彩、纯真的东西,          聆听是很好的方式,它不光传播知识,更有审美层面的过滤。”只可惜,能寓教于乐、使“听书”真正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拐杖”的音像制品,太少太少。

  “读电子”时代的食粮之忧

  与图书出版物相比,未成年人音像出版物无论品种、数量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都有着巨大的差距。从1997年下半年以来,正版电子出版物的销售进入低谷,虽说近两年有所回升,却仍被盗版猖獗、选题重复、创意严重不足等现象所困扰。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只有60多家有生产电子读物、音像制品的权利,不少出版社仍处于既看重其前景而不愿放弃、又担心泥足亏损的彷徨时期。

  前两年,《天线宝宝》在中国音像市场创下VCD销售奇迹,殊不知该节目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用3年时间分析研究0至3岁儿童心理的结晶。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的《北京童谣200首》CD、盒带创造了100多万元的产值,不仅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还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并被选入北京小学语文教材。可是,市场上这类好的少儿音像制品数量太少了。不久前上海举办的一次少儿歌曲演唱赛上,孩子们演唱的要么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老歌,要么是完全成人化的流行歌曲。

  比缺乏创意和技术含量低更令人忧虑的,是现有音像产品制作者社会责任感的缺位。市场上成人化倾向甚至充斥暴力、色情的音像产品随处可见,沉迷于浅薄庸俗作品乃至网络游戏难以自拔的孩子越来越多。

  去年起,新闻出版总署调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使“十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适合未成年人的音像和电子出版物选题占了总数的38.6%和24.2%。他们还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等单位,向全国未成年人推荐百种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今年,由文化部等单位主持的“中国未成年人优秀音像制品评审与推广”活动,将推出评优和按年龄分类认证办法,为好产品打上“健康标志”。

  对于阅读书本时间越来越少、受音像电子产品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少年儿童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浏览量:0
发表时间:2020-09-17 10:02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