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规章制度    课程设置方案与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 宿城第一初级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设置方案与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 宿城第一初级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育人方式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和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高质量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体系。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强化课程组织实施,发展素质教育,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

(一)学制课时

我省义务教育课程实行九年一贯设置,按“六三”学制安排。每学年共 39 周。七、八年级新授课时间 35 周,复习考试时间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 33 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 1 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 3 周,学校机 动时间 2 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七至九年级每周 34 课时,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 9522。初中每课时按 45 分钟计算

(二)课程类别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

(三)科目安排

国家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有关科目开设要求如下。

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在至九年级开设。 历史、地理在初中阶段开设。初中阶段开设英语。 科学在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信息科技在至八年级独立开设。 艺术在至九年级开设,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 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 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至九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至九年级开设班团队活动, 内容由学校安排。 地方课程分为生活教育、热爱家乡、科技创新、学段衔接等方面,在至八年级开设,每周安排1至2课时。 校本课程在至九年级开设,由学校按规定设置。 专题教育以渗透为主,融合到相关科目中,原则上不独立设课。

三、设置原则

1.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3.自主性原则:根据国家提供课程科目和课时的比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四、课程实施

(一)严格落实国家课程

应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特别是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不随意增减、占用课时。

(二)加强学校课程规划

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和本办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环境条件,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课后服务等时间,保障每天校内体育活动1小时。

(三)建立学段衔接教育机制

重视小初学段衔接教育,坚持零起点教学,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合理设计课程。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设置入学适应期,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内容梯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切实解决小初衔接中遇到的学科多、 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等问题

(四)发挥跨学科教学育人功能

推进综合学习,整体理解和把握学习目标,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避免知识结构松散、综合创新弱化。加强综合课程建设,通过各种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体系间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和掌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得以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五、实施保障

(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长:赵亮(校长)

副组长:陈思(分管教学副校长)

  员:曹超峰、赵明明、薛楠、熊永生、张月中、周宝忠

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

1.以教学质量承诺制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以聚焦课堂为主线,关注教学五环节,落实各环节的达标标准,争创优质标准。

2.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开展合作共荣团队的创建,通过课题引领,主题研究,同伴互助,落实三类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三)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完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充分利用大数据测评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的全新方式。规范考试评价行为,科学实施日常教学评价,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合理运用考试结果,严格招生考试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学生评价

1.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核心素养的发展等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提倡鼓励性评价。

2.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最后以不同形式呈现学生学习的情况。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获得者可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里进行记录。

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导处通过备课平台检查、作业检查、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

4.任课教师设计“过程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以等级作为最后的评价结果,填写《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

5.鼓励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注意积累,开展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总之,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工作的起点与基点,更加重要的是实施,我们将积累经验,逐年完善与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课程,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

六、课程课时安排

浏览量:0
发表时间:2023-09-12 18:01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