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校园安全    宿城第一初级中学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

宿城第一初级中学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保障体育课程安全有序开展,落实新课标“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结合我校项目化大单元学习需求及场地器材实际,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竞赛,全体师生须严格遵守。

二、课前安全管理

1. 教师备课要求 

   - 教师须根据新课标要求及项目化学习特点,提前评估教学内容的安全风险(如器械体操、投掷类、球类对抗等),设计分层教学方案,明确安全操作规范。  

   - 针对危险性项目(如铅球、跨栏、器械体操等),需制定专项安全预案,报体育组审核备案。  

2. 场地器材检查

   - 体育教师须提前10分钟到岗,检查场地(如跑道平整性、沙坑松软度、球类场地防滑性)及器材(如单双杠稳固性、球类充气量、垫子完整性),发现隐患立即停用并上报维修。  

   - 危险器材(如标枪、铅球)须由教师统一保管,禁止学生擅自取用。  

3. 学生健康筛查

   - 开学初统计学生健康档案,重点标注心脑血管疾病、哮喘、骨折史等特殊体质学生,建立“健康预警名单”,教师需针对性调整活动强度或内容。  

   - 课前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出现头晕、腹痛等不适症状者,安排见习或就医。

三、课中安全管理 

1. 课堂纪律规范  

   - 学生须穿着运动服、运动鞋,严禁佩戴饰品、携带尖锐物品。  

   - 分组活动时,教师需按学生体能分层分组,确保危险项目(如跳箱、跨栏)在教师直接监督下进行。  

2. 项目化教学安全要求 

   - 大单元教学中涉及团队协作或竞技对抗时(如足球战术演练、篮球比赛),教师需提前划定安全活动区域,明确规则并全程监督。  

   - 使用器械前,教师须示范规范动作,强调保护与帮助方法(如体操倒立时安排学生保护)。  

3. 环境风险应对 

   - 高温天气(35℃以上)或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暂停户外活动,转为室内健康知识教学。  

   - 合理控制单次课堂运动负荷,避免过度疲劳引发安全事故。

四、课后安全管理

1. 器材归置与维护  

   - 课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器材,危险器械(如实心球、铁饼)须当日入库并登记,定期检查器材损耗情况,每学期末集中报修更新。  

   - 建立“器材维护台账”,记录检查时间、责任人及处理结果。  

2. 场地清洁与封闭 

   - 课后清理场地杂物(如石子、积水),封闭沙坑、单双杠区等高风险区域,防止课余时间学生擅自使用。

五、应急处理机制  

1. 意外伤害处理流程 

   - 发生擦伤、扭伤等轻微伤害时,教师立即进行消毒、冰敷等初步处理,并通知校医跟进。  

   - 出现骨折、昏迷等严重情况时,启动应急预案:教师保护现场→校医急救→拨打120→上报校领导→通知家长→填写《安全事故记录表》。  

2. 定期演练与培训 

   - 每学期组织1次体育安全应急演练,全体体育教师须通过急救技能(如CPR、止血包扎)考核,校医室配备急救箱、AED等设备。

六、责任追究与监督 

1. 实行“三级责任制”:体育教师为直接责任人,体育教研组长为管理责任人,分管校长为领导责任人。  

2. 因未履行安全检查、违规教学导致事故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年度考核降级等处分;情节严重者依法追责。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体育教研组负责解释,根据新课标及实际教学需求动态修订。  

宿城第一初级中学 

2024年9月1日

浏览量:0
发表时间:2025-03-24 08:22

热点资讯